早臥晚起適度運動
冬季養生應遵照《黃帝內經》中"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原則。冬季屬閉藏之季,要進行運動鍛煉,但不宜運動過度。同時運動不宜出汗太過,以免損傷陽氣,傷害腎精,違逆冬"藏"的養生要求。早臥早睡可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的潛藏、腎精的積蓄。晚起床、遲外出,以待日光,則能躲避嚴寒,避免寒邪挫傷陽氣、損傷腎臟。
去寒就溫護衛陽氣
寒為冬季主時之氣,寒邪發病,除引起感冒、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急性發作外,??蓳p傷腎中陽氣,引起關節疼痛痹病、四肢發涼厥病,出現小便清長、夜尿較多等情況。冬季外出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戶外活動時不能衣著過于單薄,更不宜在戶外逗留過久,以免寒邪損傷陽氣、傷害腎臟。
飲食宜溫多苦少咸
冬季氣候寒冷,陽氣閉藏,人體陽氣與腎精亦處于蓄積的時期,飲食宜溫熱,應以藏熱量為主。所以冬季飲食應多選含有優質蛋白質與有防寒保暖作用的食品,如雞肉、牛肉、羊肉、狗肉、蛋類,核桃、栗子以及桂圓、紅棗等甘溫食材,或藥食兩用中藥,這些都是絕好的冬季應季養生食品。
冬季腎臟當令,腎氣偏旺,而腎屬水、味咸,心屬火、味苦,腎強則易于傷心,因此冬季飲食養生還要"多食苦,少食咸",如堅果炒黃稍焦微微顯苦,既補腎,又清火,最宜冬季食用。
冬季進補秋冬養陰
冬季或是冬至節氣前后是進補強身的最佳時機。冬季進補,是因冬季是潛藏的時節,由于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同時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故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而且還可把營養成分儲存在體內,為來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咽唾養生簡單易行
咽唾養生是中醫傳統的腎虛經絡養生法,簡而易行,長期堅持,可使腎精充沛,氣足神旺,容貌不枯,耳目聰明,從而達到老而不衰,延年益壽的養生目的。介紹幾種常見的咽唾養生法:
舐腭咽唾法:輕輕閉住口唇,用舌頭舐上腭,轉圈舐20~40下,口中即有唾液分泌,然后慢慢咽下,每日2~3次。
鼓腮咽唾法:緊閉口唇,用力向外吹氣,兩腮便會鼓起,舌頭在兩腮部來回舐動,唾液便會很快分泌,等口中唾液多了便慢慢咽下,每日2~3次。
叩齒咽唾法:閉住口唇,上下牙齒輕輕叩打,叩齒之后,用舌頭攪動口齒,一般是圍繞牙齒,先左后右,先外后內,先上后下,依次輕輕攪動30次,用力要柔和自然,然后舌抵上腭部以聚津液,待唾液增多時再鼓腮含漱10余次,最后分3口徐徐咽下,并以急念送到臍下丹田處為佳。
氣功配合咽唾法:端坐,排除雜念,舌抵上腭,牙關緊閉,調息入靜之后,唾液源源而來,待到唾液滿口時,低頭緩緩咽下,并以意念送到臍下丹田處。
藥物養生視體而定
腎虛體質或亞健康狀態的人群,可根據具體情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輔以藥物調養:
對于腎陽虛證者,多有畏寒肢冷、喜暖怕涼、面色發白或發青、大便稀軟、小便清長、夜尿較多以及喜夏惡冬等表現,可服用單味藥物如鹿茸、海馬、巴戟天、肉蓯蓉、鎖陽等,中成藥像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對于腎陰虛證者,常有形體消瘦、手心發熱、喜涼怕熱、大便干結、小便黃赤或有潮熱盜汗、夜臥不安以及喜冬惡夏等表現,可服用單味藥物像枸杞子、山萸肉、女貞子、黑芝麻等,中成藥像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對于腎臟陰陽兩虛者,表現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四肢發涼,或失眠、多夢等不適,可服用單味藥物如制首烏、山藥、黑芝麻等,中成藥像全鹿丸、二仙湯等。
順應節氣安排飲食起居
增強正氣合理飲食,做到少食多餐,少糖少鹽;飲食合理:分配一天的攝食量;避免勞逸過度,可進行適當藥物預防等方面的調養。
調養精神中醫認為,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與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密切相關,突然、強烈或反復、持續的精神刺激,可使人體氣機逆亂,氣血陰陽失調,正氣內虛而發病。經常保持心情愉悅,精神飽滿,疾病就不易發生。
煉身體中國傳統健身運動中,有導引、五禽戲、氣功、太極等其他武術。如:常打太極拳可以疏通經絡,氣血流暢,激發和調節人體的陰陽氣血,從而使人體能夠抵御各種疾病。
調節生活老年人應懂得自然變化規律,順應節氣對飲食、起居應有適當安排。如:在感冒后,宜食熱粥以助于發汗;在高血壓時,服食醋泡花生米有助于降壓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立冬節氣養生保健 飲食起居全攻略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間,表示冬季自此開始。此時,對人體而言,新陳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的水平,是易引發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關節炎疾病發作的季節。專家表示,冬季養生要避寒就溫、保護陽氣,使陰陽相對平衡。因此冬季養生為預防疾病的發作或加重,要從飲食起居、身體精神全面入手,下面就一起看看立冬時節如何養生保健。
起居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而陽氣對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專家強調,一要早睡晚起: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二要注意衣著:太厚太薄都不好,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于侵入。
飲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同時,天氣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還可多吃雞、甲魚、羊肉、桂圓、木耳等食品,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同時,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時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要多吃清潤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類的火鍋。比如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起到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
精神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郁情緒的一個原因,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運動
冬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來抵擋疾病的侵襲。陜西省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王世杰主任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疾病發作,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
冬至節氣該如何養生 飲食起居全攻略
冬至節氣到來,預示進入最寒冷的時候,冬至這天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養生專家提醒稱,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此時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因此,冬至之時更應科學地運用養生之道,調理得當。那么冬至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冬至養生的飲食起居,一起來看看。
飲食:多用溫補少食寒涼
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后"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后進補最為適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冬至之后,多吃溫性食物,少食甚至遠離寒涼食物,對于平衡人體陰陽、增強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飲食調養方面,營養專家建議,公眾尤其要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糖類、脂肪、鹽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時節的飲食還宜多樣化,谷、果、肉、蔬菜要合理搭配,適當地選用高鈣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濃濁、肥膩和過咸的食物,還不可過食太過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陽氣日衰,脾喜溫惡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溫熱食品來保護脾腎,吃飯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冬至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為寒冷的時節,羊肉、牛肉、狗肉有燥熱溫補的效果,能預防"三九寒冷",但量不宜太多,過食羊肉等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冬至時還可以多吃些諸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之類的堅果,因為堅果性味偏溫熱,在其它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氣較冷,吃堅果有御寒的作用,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當然吃堅果也要適量,且因人而異。
在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也得吃一些補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薺、藕、梨、蘿卜、白菜等。其它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攝入,比如土豆、番茄、菌類、韭菜、南瓜、芹菜、菠菜、山藥等。除此之外,還要適量多吃水果,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覺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膚缺水、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獼猴桃、甘蔗、柚子、大棗、桔子、龍眼、蘋果、桂圓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起居:防寒保暖動中求靜
有了食物溫補方法,大家也不要忽略日常起居需要注意的細節。在養生學上冬至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從中醫陰陽理論說,冬至是陰氣盛極而轉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陰陽轉化,在運動中構成了自然界與人體的平衡與和諧,養生也要順應此規律。此時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們應當加強對身體的保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我國中醫學認為"天人相應",冬至到小寒、大寒的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此期間應注意養生"冬藏"。在冬至養生中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時陰寒之氣隆盛,專家提醒公眾要多著衣、注意防寒保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如果外出,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以防發生凍瘡。天氣寒冷時,最好還要戴上暖帽、口罩、手套避免寒氣的侵入。
冬季運動,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襲,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臻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此外,在精神調養方面,要盡量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腦,有意識地發展心智,培養良好的性格,時刻保持心態平和,在日常發現生活當中的樂趣。避免勞累過度、早睡晚起、積勞成疾,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公眾在日常起居上應有所講究、合理調節。冬至時節要勤曬被褥,養生保健專家表示,勤曬被褥可避免潮濕;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經日光曝曬后的被褥也會更加蓬松、柔軟。穿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添衣物,在冬裝的選擇上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穿脫方便,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平時堅持用冷水洗臉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