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課題組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醫藥學的主要發祥地和醫圣張仲景的故里,歷代醫林興盛,名醫大家輩出,中醫藥資源豐富。獨特鮮明的地域文化,底蘊深厚、稟賦富足的中醫藥文化資源與中藥材資源,天然優越的地理條件,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綠色旅游資源奠定了河南中醫藥發展的顯著優勢。隨著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等戰略部署的推進,河南中醫藥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
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是河南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重大舉措,是推進健康河南建設、構建大健康格局的內在要求,是壯大健康產業、培育經濟增長點的切實之舉。河南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找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關鍵點、著力點,全面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力爭成為全國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河南智慧與力量。
三、河南中醫藥發展,謀篇布局迸發活力
河南是中醫藥大省,進入新時代以來,中醫藥事業與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2016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河南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提出“加快中醫藥強省建設步伐,推進健康中原建設”;2020年4月,印發了《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原建設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加快建設中醫藥強省”,謀劃了全面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具體舉措,涵蓋5個方面23條措施;2022年9月,印發了《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2023年10月,制定公布了《河南省中醫藥振興發展實施方案》,中醫藥強省建設步入了創新發展的快車道。
?。ㄒ唬﹥瀯輻l件
1.中醫藥服務基礎扎實
基礎設施建設多點開花,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牟院區、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市級中醫醫院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和縣級中醫院中央投資建設項目等進展順利。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扎實牢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國家區域中醫(??疲┰\療中心、河南省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河南省區域中醫??圃\療中心、河南省中醫高水平??平ㄔO項目、河南省級特色中醫專科和強化??祈椖拷ㄔO成效顯著。圍繞“鄉鄉有中醫館”“村村有中醫服務”目標,不斷加強綜合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中醫館建設,以中醫醫院為主體,多層次、多形式、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已基本搭建。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注冊登記中醫醫院658家,其中三級中醫院56家、二級中醫院180家,全省中醫醫院開放床位10.87萬張,中醫類醫療機構數量、開放床位數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全省中醫醫院年門急診達到5029.41萬人次,出院患者達到335.729萬人次,年服務總量始終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
2.中醫藥人才供給穩步增長
不斷強化高層次人才培養,高標準實施“岐黃工程”“仲景工程”,開設“仲景書院”“王琦書院”“西學中”培訓班。有序推進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全科醫生培訓,依托基層衛生人才工程、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等項目大力培養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全省現有獨立設置中醫藥學類高校2所,5所本科院校開設了中醫藥學類專業,16所高校開設有中醫學類相關專業點24個;“十三五”期間,全省高校共培養中醫類專業畢業生2.36萬人?,F有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1.2萬人、執業注冊中醫醫師(含助理)5.28萬人,基本滿足了省內群眾的中醫藥需求。
3.中醫藥科技能力迭代升級
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業務建設位居全國前列,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河南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南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臨床研究平臺建設優勢突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申報穩步推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和河南省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實力不斷提升。高校、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設立了中藥材研究機構,高標準建設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和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
4.中醫藥產業方興未艾
河南是全國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中藥材種植面積大,中藥材資源量大豐富。近年來,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550萬畝以上,帶動就業500余萬人。有藥用動植物資源2972種,其中植物類2697種,動物類275種。有蘊藏量的種類236種,栽培品種99個。生產基地眾多,全省18個省轄市(示范區)所轄158個縣(市、區)中多有種植,藥材人工栽培的品種和產量位居全國前列;伏牛山區、大別山區、太行山區、懷藥區和黃淮海平原產區等五大優勢道地產區的產業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中藥類企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數量和產值位居全國前列、中部第一,部分企業入選全國醫藥百強企業、全國50強中藥制造企業等榜單;成藥品種全國市場占有率高,單品種銷售額大的大品種層見疊出。產業體系提級換代,中藥材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產業成群結鏈。中醫藥標準建設初見成效,《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河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等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法定強制性標準被行業廣泛采用。
5.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曾在中國歷史上長期占據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了底蘊豐厚、極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河南名醫輩出,歷代各類史志典籍中記載的河南籍名醫多達1900余人;河南典籍薈萃,古代醫家創作了至少400余種中醫典籍,至今依然存世的仍有近百種,中醫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主創區也均在河南。中藥材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人工栽培歷史悠久,道地藥材聞名遐邇,擁有影響全國的禹州、百泉兩大中藥材集散地。南陽醫圣祠、十三幫會館、開封“針灸銅人”等中醫藥文化遺產魅力獨具,影響至今。以少林武術、陳家溝太極拳為代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中醫聯系緊密,厚重鮮活的中醫藥歷史文化,為講好中醫藥故事、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源頭活水。
?。ǘ┙ㄔO成效
近年來,河南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和文化建設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網絡更加健全,中醫藥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為實施中醫藥強省戰略,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1.政策疊加,推動中醫藥強省高質量發展
2017年2月,印發了《河南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規劃了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了“到2030年全面建成中醫藥強省”的宏偉目標。2020年4月,高規格出臺《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健全服務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提出加快中醫藥發展的舉措。2022年6月,《河南省中醫藥條例》正式頒布,2022年10月1日起實施,標志著我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022年9月,印發《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高質量謀劃新時代中醫藥發展。2023年11月,印發《河南省中醫藥振興發展實施方案》,不斷加大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政策疊加持續發力,為中醫藥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強基筑臺,建設優質高效的中醫藥服務體系
以建設優質高效完善的中醫藥服務體系為目標,不斷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持續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一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牟院區、河南省中醫院高新區院區、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鄭州院區科研教學綜合樓等重大建設項目3個,開展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建設項目5個、市級中醫醫院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等項目6個、縣級中醫院中央投資建設項目67個。拓展中醫服務范圍,綜合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開設中醫科室;全省共建成中醫館2437個,實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設置全覆蓋。二是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高地筑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大力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穩步推進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河南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南陽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洛陽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商丘醫院等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中醫)建設項目進展順利。持續提升優質醫療輻射力,建設國家區域中醫(??疲┰\療中心12個、省級中醫??圃\療中心26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確定河南省中醫高水平??平ㄔO項目40個;積極建設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不斷夯實基層服務能力,啟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市)申報,近50個縣(市)獲榮譽稱號;啟動示范中醫館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提質升級,命名示范中醫館675個;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提升。三是行業管理水平不斷規范。持續完善醫療機構管理評價體系,不斷優化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持續開展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中醫特色和基礎管理為核心的“雙核心指標”管理評價,引導醫院不斷彰顯中醫藥特色優勢,全國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年度成績穩居全國前列;有序開展二級、三級中醫醫院等級評審,指導醫院規范發展;持續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全方位監管公立醫院,推動廉潔行醫,塑造了醫院良好品質形象;開展綜合醫院、??漆t院中醫藥科室標準化建設,提升西醫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完善中醫藥人員準入管理,穩妥推進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開展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信息化建設,推薦信陽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中醫類別醫師資格實踐技能考試管理信息化實證研究試點基地。不斷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管理,成立了13個專業(醫療技術)省級中醫醫療機構質控中心,設立了中醫業務信息統計中心,建立了中醫醫院備案類技術管理數據庫。(見表1、表2)
3.培土育苗,打造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
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以滿足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需求為目標,以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為抓手,以加強高層次和基層人才培養為重點,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一是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河南中醫藥大學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建設高校和河南省“雙一流”創建高校,張仲景國醫大學復建穩步推進;積極布局中醫藥類專業,對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等開展中醫藥類專業論證;探索師承教育與高等教育貫通新路徑,河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單獨招生順利。二是高層次人才建設成效顯著。擁有國醫大師4名、全國名中醫7名、中醫藥首席科學家1名、岐黃學者6名、青年岐黃學者4名;遴選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26人、拔尖人才111人。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河南省本科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1個、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20個、各類傳承工作室171個、河南省首批優質中醫學術流派114個。三是臨床研究型人才培養加速進行。“仲景書院”“王琦書院”培養學員900余人;確定124家綜合醫院為“西學中”培訓試點單位,3.5萬余人參與培訓。四是基層衛生人才培養穩步進行。截至2023年底,河南共有執業注冊中醫醫師(含助理)5.28萬人,全省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0.6萬人。錄取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中醫)782人,培訓中醫全科轉崗醫生2780人。河南省中醫住院醫師累計招錄10060人,結業6048人,年均招生量及結業考核通過率均居全國前列?!笆奈濉币詠?,累計培訓中醫住院醫師3667人、中醫全科醫生1843人、中醫助理全科醫生422人、適宜技術推廣培訓獲益100萬人以上。(見表3)
4.紓困解難,提升中醫藥科技創新支撐力
現有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2個、河南省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4個、河南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40個?!笆濉币詠?,共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近300項;依托基地單位實施聯合課題295項;河南省中醫藥科學研究專項課題1900余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項支持課題14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吳階平醫學創新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71項、河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1項。在標準制定方面,制定發布了南陽艾草種植、艾制品等相關標準,如“南陽艾標準化種植技術規程”和“南陽艾鮮葉質量標準”兩項地方標準。發布“南陽艾”5個地方標準(《南陽艾種植技術規范》《南陽艾》《南陽艾艾絨》《社會艾灸館建設規范》《南陽艾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范》)、10余個團體標準(《無煙艾條》《艾枕》《艾灸寶》《艾灸貼》《艾葉餅》《艾絨被》《艾草足浴包》《艾絨》《艾條(柱)》等),規范了南陽艾大宗產品的質量控制方法和檢驗標準,在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制定《河南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陳艾、艾絨、艾葉3項醫藥領域的法定強制性標準,明確了艾絨、艾條、艾葉炭、醋艾葉、酒艾葉、艾絨餅等諸多艾草加工品的生產和質量規范,頒布實施后促進了艾絨、艾條按中藥飲片審批獲得生產資質,從根本上解決了河南艾絨、艾條無合法手續、無法進入醫院藥店的局面。
5.鍛長補短,推動中藥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中醫藥產業是中醫藥學實現守正創新、健康發展的重要載體。河南省出臺《關于加快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多項政策,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礎,穩步推進中藥產業提質增效。
一是中藥材資源優勢突出,種植面積逐步擴大。根據歷史淵源和產業發展現狀,河南將道地中藥材產區劃分為懷藥產區、太行山產區、伏牛山產區、大別山產區和黃淮海產區5大重點區域,涵蓋55個中藥材生產重點縣(區),主要道地藥材品種達60余種,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道地藥材20多種,收入《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名錄》中藥材36種,155個豫產道地藥材新品種通過鑒定,92個道地中藥材獲得綠色食品稱號,建設、認定省級良種繁育基地和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95個。2023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570萬畝,產量236萬噸,產值302億元。
二是大力培育龍頭企業,中藥類企業與產品發展迅速。通過實施龍頭培育工程,鼓勵頭部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形成了以宛西制藥、福森藥業、羚銳制藥等為代表的中藥材龍頭企業,增強了產業牽引動能。據相關部門數據統計,目前,我省共有藥品生產企業336家(中藥企業189家),其中中藥制劑企業120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69家;中藥批準文號2828個,占批準文號總量的29.1%;藥品批發企業415家,藥品零售企業總部341家,其中具有中藥材、中藥飲片資質的批發企業331家。其中,上市企業3家,入選全國醫藥百強企業3家、全國50強中藥制造企業2家、中國中藥協會2022年中成藥企業100強4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0萬元的企業370家、超過億元的企業16家、超過20億元的企業2家;全省中藥靜態倉儲能力194.46萬噸,中藥倉儲年周轉量4928.53萬噸。中藥品類市場成長迅速??萍己扛叩闹兴幋笃贩N不斷涌現,單品種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品種有25個,部分產品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以“四大懷藥”為首的道地藥材和特色品種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占全國同類市場70%以上。(見表4)
三是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中藥產業體系不斷提升。創建了中藥材產業強鎮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懷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通過多種舉措積極推進溫縣、淅川縣、西峽縣、禹州市、南陽市臥龍區、鹿邑縣、新縣等地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及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淅川縣福森中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唐河縣大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恒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陽藍海森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從品種選擇、種子處理、精量播種、田間管理、草害處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多個方面提高中藥材的種植效益。如,連續5年在福森藥業金銀花種植基地開展標準化技術的集成與示范工作,淅川金銀花種植品種得到優化,生產標準化水平和產品品質大幅提升,目前淅川集中連片種植金銀花已達3.5萬畝,畝收益平均達到1680元。(見表5)
四是強化主導品種的示范推廣。目前,示范推廣的主導品種為艾草新品種南陽艾8號、南陽艾9號、鄭艾2號(鄧州、唐河、社旗等地區),紫蘇新品種豫紫蘇1號、豫紫蘇2號、豫長紫1號(長垣),金銀花新品種密銀花1號、封花1號(淅川和封丘),山茱萸新品種宛紅1號(西峽),丹參新品種鄭丹1號(禹州),地黃新品種金九、北京3號(溫縣),山藥新品種懷山1號(沁陽和溫縣)、辛夷新品種南召辛夷1號(南召)、冬凌草新品種濟農冬凌草1號(濟源)、紅花新品種豫紅花1號、豫紅花3號(商丘和新鄉)等品種30個。這些鑒定品種和地方品種具有優質、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和栽培管理簡單等特點,種植經濟效益顯著,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五是優化醫院中藥制劑監管。支持醫療機構研發、使用、推廣以骨傷、腫瘤、兒科、肛腸等??坪头尾?、心血管病、艾滋病、糖尿病等專病為主的中藥制劑。完善中藥制劑注冊管理相關配套制度建設,提高醫療機構中藥制劑注冊工作效率。向醫療機構普及新藥研發相關法規及技術指導原則,搭建藥品生產企業、研發企業、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合作平臺,促進醫療機構中藥制劑新藥研發及成果轉化。
六是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模式和示范樣板。通過種苗繁育、遺傳育種、栽培、植保、技術推廣和生產管理等跨多學科領域的協同攻關、優勢互補,著力破解中藥材產業發展難題。如,濟源冬凌草“科技支撐+品牌企業+示范基地”全產業鏈模式,形成了全產業鏈關鍵技術集成、規范化開發與生產的大健康產業鏈,年產值10億元;南陽艾“多學科聯動+龍頭企業+基地建設”模式,多學科聯動優勢明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增強,2023年,南陽市中醫藥產業年產值達400億元,上榜2022年度中國中藥產業綜合實力30強城市,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上榜城市。2023年10月7日,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公布了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二批30個典型案例,“河南省南陽市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工作推動中醫藥產業發展”為河南省唯一入選典型案例。近年來,南陽市中醫藥知識產權全鏈條發力,賦能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南陽市擁有中醫藥相關專利1083項、有效發明專利114項,參與和制定國家標準1項,省地方標準2項、市地方標準6項、團體標準14項;淅川金銀花“多學科融合創新+龍頭企業引領+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以“四優四化”科技支撐行動計劃優質中藥材專項專題任務為依托,組織聯合育種、栽培、土肥、植保、加工利用等多學科專家團隊在福森藥業的金銀花種植基地,開展各項技術服務,通過項目實施,結合當地金銀花的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特點,指導淅川縣福森中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推進金銀花規范化、標準化種植。目前,已建立近8000畝金銀花規范化種植基地,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密銀花1號”等核心品種,連片種植金銀花已達3.5萬畝,年總產值3億元以上,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以上。同時,積極探索“中藥材+旅游+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推動“藥、醫、養、食、游”融合發展,帶動電商、物流、貿易、期貨、旅游等產業發展,實現一、二、三產融合,促進了鄉村振興。
6.文化引領,營造中醫藥發展良好氛圍
圍繞建設中醫藥強省的戰略目標,深入凝練中醫藥文化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建設健康河南和文化強省作出貢獻。一是挖掘中醫藥文化精神內核。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河南省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為進一步挖掘中醫藥文化精髓,傳播中醫藥文化和構建富有歷史底蘊和地域特色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體系奠定了基礎?!笆奈濉币詠?,立項資助中醫藥文化與管理研究項目78項、文化著作109部,其中《太平圣惠方》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圖書獎。二是建設中醫藥文化宣傳陣地?,F有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5家、省級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25家、省級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建設單位29家、河南省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推廣基地110家、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378個、入選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項,《中醫藥周刊》順利創刊。三是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播交流。制作了河南省中醫藥宣傳片,持續開展省級中醫藥科普巡講活動,舉辦河南省中醫經典普及發展論壇,深入挖掘“世界傳統醫藥日”“張仲景醫藥文化節”“中醫藥文化夜市”“大宋中醫藥文化市集”“首屆仲景中原中醫藥文化節”等活動的文化內涵,積極融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開辦海外仲景學院,中醫藥開放交流、中醫藥服務貿易、健康旅游等新業態初步形成。
四、鑒學他山之石,巧琢己身之玉
?。ㄒ唬┤毡緷h方醫學:與科技接軌高度重視質量
一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所用。日本漢方醫學發展經歷了“形成—獨立發展—鼎盛—衰落—復興”等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始終沒有放棄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從實際經驗中得出結論的簡樸務實精神,也沒有拒絕西方醫學的先進科技,在世界上首先應用中藥麻醉劑,并最先成功進行乳腺癌摘除術,“腹診”技術的應用、“漢方藥”的產業化等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二是現代科技與漢方醫學相結合,促進漢方醫藥學現代化。日本漢方醫學的發展軌跡,從來沒有離開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本漢方醫藥無論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漢方藥產品研發,都是借助同時代科技的進步。
三是規范標準,嚴格質量控制。目前,日本漢方藥占據了全世界90%左右的中藥市場,其根源就是日本高度重視對漢方藥研發、生產質量的控制方法和標準研究,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漢方藥GMP》,在質量標準中同樣重視對漢方藥多項指標的檢測、監控以及對除可量化指標外的其他能夠反映質量的項目,與國際接軌,得到國際認可。
四是漢方藥專利保護。采用專利網戰略、“創造性”仿制戰略和專利先行戰略等專利保護,為漢方藥的發展保駕護航。日本制藥企業引進國外具有發展前景的關鍵性專利進行再創新,將其修飾成自己的新藥,最終成為日本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ǘ╉n國韓醫:激發企業研發新藥的積極性
一是政策大力支持。韓國政府采取一系列舉措促進韓醫發展,制定促進韓醫發展的政策文件,出臺《國民醫療法》,頒布《韓國草藥藥典》,制定并修訂《韓國韓醫藥發展法案》,實施《韓藥材制造及品質管理標準》,進一步提高韓醫藥的地位以及產品質量。
二是實施韓醫精英教育。韓醫專業實施“預科2年+本科4年”的6年學制,入學考核及畢業考核均十分嚴格,畢業需通過全國統考的韓醫醫師資格證,還需要進行為期2—3年的臨床實踐,才能成為一名正式韓醫師,這一體制保證了韓醫師具有較高綜合素質。
三是促進知名藥企研發等效中醫藥產品。藥品監管機構和制藥企業共同努力,藥品監管和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同時在生物醫藥領域投入大量資金,開發新的生物醫藥、化學實體和創新藥,實施引進非專利藥品、改良新藥再到研制新藥的研發戰略,成功研制出多款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推動韓國藥品產業迅速發展,已在自身免疫、抗生素、心血管、消化、腫瘤和代謝紊亂等多個領域居于領先地位。在各類知名藥企獲得大量資金受益后,提高企業研發韓藥新藥的積極性。韓國政府對醫療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將大量草藥列入醫保藥品補償目錄,刺激藥品企業積極研發等效韓藥產品,申報藥品補償,有力激發了韓藥產品的研發積極性。
策劃:劉雅鳴 孫德中
統籌:張學文 萬川明
組長:孫可興 王麗娜
成員:盧志文 惠婷 胡敏 司建平 李偉峰 王丹 王春陽 韓江波 安偉 王嘉譯 張青松
執筆:孫可興 王麗娜 司建平 李偉峰 韓江波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