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生在結腸黏膜上的炎癥,而克羅恩病可能侵襲整個消化道的任何部位。胃腸道的炎癥常常導致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腹瀉、腹痛、便血、排便緊迫、乏力、體重減輕、惡心甚至嘔吐的癥狀,有時還會有發燒、貧血、厭食、關節疼痛、肛周病變等全身癥狀和并發癥。
炎癥性腸病在歐美國家的發病率較高,但近年來我國的發病率不斷升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炎癥性腸病患者將達到150萬例,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和警覺。今天,讓我們關注炎癥性腸病,“針艾”守護,你我同行。
01
正確認識炎癥性腸病
對于炎癥性腸病,人們總是談病色變,把它貼上 “不治之癥”的標簽。這樣的認知歸根結底在于炎癥性腸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病情復雜容易復發,這種未知感加重了人們的恐懼。炎癥性腸病有著慢性發病的特點,很多患者在前期常常不夠重視,早期容易發生誤診漏診的情況,并且疾病的累及范圍廣,確診絕非易事。想要知道患者能不能確診為炎癥性腸病,醫生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病理組織學檢查,進行綜合分析并密切隨訪,經過全面診斷后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02
炎癥性腸病的治療
目前炎癥性腸病的治療仍多采用對癥治療的方法。事實上,炎癥性腸病雖然是難以根治的疑難雜癥,但并不意味著無法控制,控制病情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科學理性的對待疾病,采用符合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法控制疾病配合生活起居的養護,能夠使很多患者遠離病痛,擁有正常的生活。根據炎癥性腸病的證候表現,分屬中醫的“腹痛”“泄瀉”“腸癰”“便血”等范疇,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許多對此類疾病的認識以及針灸治法。歷代古籍對炎癥性腸病也多有記載,本病多因感受濕熱、飲食不當、情志失調以及臟腑虧虛所致,進而導致濕邪蘊集于體內、氣血運行不暢、脾腎虧虛。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炎癥性腸病的研究表明,中醫藥在緩解癥狀、控制發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療效確切,對治療本病有著獨特的優勢。
03
針灸治療炎癥性腸病的優勢
針灸療法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針刺和灸法雙重效益。針刺具有疏通經絡、抗炎鎮痛、促進氣血運行的功效?!鹅`樞·邪氣藏府病形》:“飧泄,大腸痛,巨虛上廉主之。”其后《千金要方》《針灸逢源》等專著中都有類似的記載。通過對不同患者的辨證取穴,可以有效減輕腸道炎癥,促使腸道組織結構功能的改善。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溫散寒邪、消腫散結、活血逐瘀等功效,針灸配合能夠有效改善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腹痛、腹瀉等癥狀,修復腸上皮屏障損傷,減輕腸道炎癥,減少患者的痛苦。
我院國家973計劃灸法項目首席科學家、上海市名中醫吳煥淦教授團隊悉心研究中醫針灸治療炎癥性腸病數十年,在運用灸法治療方面獨樹一幟,創新性地提出了艾灸“溫養脾胃,調和腸腑氣血”的治療學觀點,在臨床上療效卓著。我們根據多年臨床與基礎研究經驗,改良太乙神針古方,研制出“太乙溫灸條”——艾絨與乳香、沒藥、沉香、冰片、桂枝、透骨草、千年健等多味中藥混合制成的直徑約3厘米的溫灸條,這種太乙溫灸條將艾灸的溫熱效應和藥性結合,在灸療過程中可產生廣泛而持續的火力和滲透效應,通過懸灸特定穴位引原氣入經絡臟腑,更好的達到溫養脾胃、調和陰陽,理氣化瘀的功效,能夠有效改善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難治性腹瀉、腹痛、便血、乏力等癥狀,臨床使用太乙溫灸配合針刺療法治療炎癥性腸病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長期堅持針灸治療和飲食起居的自律,許多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與炎癥性腸病和平共處。
作者:包春輝 劉慧榮 吳煥淦
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結腸炎??崎T診 時間:周二、四、六下午地點:宛平南路650號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
服務號
訂閱號
視頻號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