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葉。夏季花未開時采摘,除去雜質,曬干。艾葉,產新期在每年的5-9月。當前國內流通規格可分為蘄艾、艾葉與五月艾三種,全國多地有產,商品分為野生家種兩種。我國艾葉野生資源豐富,2015年以來艾葉大范圍種植,但整體數量有限,國內艾葉供給仍以野生資源為主。艾葉全國產地較多,但就品質而言,以長江三峽一帶和大別山、伏牛山一帶品質最佳,其中以蘄艾品質最優,其中農歷端午節前后采收揮發油含量最高,南陽、信陽和襄陽地區所產次之。我國艾葉主產區以河南、湖北為主,以南陽和蘄春產量最大、品質最好,其中南陽艾葉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4%。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院公布的《2017-2022年中國艾葉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艾葉資源儲量為8-10萬噸,受制于地域、采摘成本、品質等因素制約,目前全國艾葉實際可利用資源量不到5萬噸,2016年全國艾葉消費量為2.7萬噸,2017年艾葉消費量迅速達到了4.8萬噸,同比增長77.8%。在野生資源的利用接近飽和的情況下,艾葉的人工種植面積迅速擴大,2017年全國艾葉種植面積超過19萬畝,較2016年增長7倍。
艾葉市場的崛起源自于2013年。艾葉作為草類藥材,統貨價格在2013年之前一直是在2-4元/KG左右徘徊,自2013年開始艾葉價格逐年增加,2015年艾葉價格上漲至6元/KG左右,2016年艾葉價格為7元/kg左右,而2017年艾葉的價格已經達到8.5元/kg。2017年艾葉市場依然火熱,艾葉供不應求。
全國艾葉產業鏈集中在河南南陽和湖北蘄春地區,兩者憑借原料優勢占據國內市場90%的市場份額。目前艾葉種植已經開始由南陽、蘄春向周邊縣市擴散,野生資源的采摘已不限于核心產區,副產區產量逐漸上升。在艾絨加工環節,現在不僅南陽艾絨廠扎堆,湖北、湖南、山東、貴州、四川、蘇州等多地,都有大小不同的艾絨廠。一個大型艾絨廠一年能收購3000-5000噸艾絨;小廠也能收購起碼500-1000噸艾絨。較為有名的如南陽臥龍漢醫艾絨廠、蘇州市東方艾絨廠、南陽東升艾絨廠、南陽博瑞公司等等。
新思界產業研究員認為,下游需求結構的變化是艾葉市場爆發的根本原因。近年來,艾葉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中藥渠道消費占比為25%,外銷渠道為10%,艾絨消費渠道為65%。艾絨主要用來制作艾條(用于艾灸)、艾柱(用于制作艾灸器具)、艾精油(用于沐浴艾灸)、艾灸貼等。2016年,艾葉市場規模達到48.9億元,正在以年均增速超過20%的速度高速發展。隨著時代發展和人們生活理念的變化,健康養生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和推崇,健康養生產業逐步發展成新興朝陽產業,其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