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中醫藥文化根基深厚,群眾有愛中醫、信中醫、用中醫的傳統。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考察調研。當天下午,總書記第一來到醫圣祠,了解“醫圣”張仲景生平及其對中醫藥進展作出的貢獻,隨后到南陽藥益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考察當地依靠艾草等資源優勢進展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就業等情況。
南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南陽對中醫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從醫圣故里開啟中醫藥強市建設新征程,以仲景文化為引領,把中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進展優勢,推動中醫藥醫療、產業、文化、教育高質量進展,形成立足南陽、帶動周邊、輻射河南省的中醫藥振興進展新格局。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南陽市考察調研。在總書記關懷下,南陽弘揚仲景文化,傳承中醫精華,全力打造全球中醫圣地、全國中醫高地、全國中醫藥名都,統籌推進中醫文化、中藥產業、中醫人才、中醫健康服務,實現了中醫中藥全產業鏈、高質量進展,蹚出了一條具有南陽特點的振興中醫中藥路子。
弘揚仲景文化 傳承中醫精華
南陽城東,溫涼河畔,一片漢代藝術風格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古樸厚重。遠遠望去,一對子母闕高聳門前,闕上彩繪朱雀雙翅展開,翩翩欲飛。這是人們為“醫圣”張仲景修建的“醫圣祠”。
張仲景,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縣人,因其在中醫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被后人尊稱為“醫圣”。他自幼胸懷大志,立下“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理想?!白冕t生”一詞便是源于張仲景濟世救人的故事。
走進醫圣祠,古碑列道、殿閣儼然、綠樹繁花。岐伯、扁鵲、醫和、華佗、王叔和、皇甫謐、葛洪、孫思邈、成無己、李時珍10位歷代名醫分列兩側,張仲景雕像佇立于中央。
醫圣祠現收藏器具文物100余件(套),古籍書刊文獻一萬余冊?!版傪^之寶”便是張仲景撰寫的《傷寒雜病論》白云閣藏本。該書確立了六經辨證體系,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基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治療傳染病的醫學專著,被譽為“方書之祖”。
疫情期間,我國挑選出的“三藥三方”,正是在《傷寒雜病論》等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根據書名方優化組合、創新運用而成的“清肺排毒湯”,被推舉在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成為我國抗擊疫情的“中藥利器”。
2021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陽市考察調研。當天下午,總書記來到醫圣祠,了解“醫圣”張仲景的生平和中醫藥傳承創新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強調,要把仲景精神傳播好、弘揚好、繼承好;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正在施工建設的醫圣文化園,正是以醫圣祠為中心,聚焦“仲景、中醫、文化”主題,打造傳承仲景精神、弘揚中醫文化、引領中醫藥產業進展的重點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集文物保護、收藏展覽、文化交流、中醫診療、研學體驗、觀光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中醫藥文旅綜合體。
南陽張仲景博物院(醫圣祠)副院長劉海燕說,每年有數萬人參觀“醫圣祠”。近年來,南陽在推動仲景文化品牌提升上連續發力,擦亮張仲景這張城市名片,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每年農歷正月十八,在張仲景誕辰日那一周,設立“仲景文化宣傳周”,弘揚仲景文化、傳播醫圣精神,營造濃厚學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社會氛圍。
南陽市淅川縣金銀花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采摘金銀花。
小艾草長成了大產業
端午將至,艾草走俏。鄧州市趙集鎮萬畝艾草產業園沐浴陽光,微風襲來,艾草隨風搖擺,傳出迷人香氣。
俗語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p>
作為中草藥代表之一,艾草制品(包括艾灸、艾條、艾包等)越來越多地走入千家萬戶,容易學、成本低,艾制品成為廣受人們歡迎的養生保健品,帶動艾制品產業蓬勃進展。
在臥龍區七里園鄉達士營村,村民們通過艾草種植、加工、銷售,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端上了“金飯碗”。
走進南陽藥益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廠區散發著悠悠艾香,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加緊趕工生產。一排排全自動艾絨卷條機隆隆作響,一根根艾條滾落出來。在展廳,各種各樣的艾草足浴包、艾絨床墊、艾絨坐墊、護膝寶、護腰寶、頸椎貼、蒸汽熱敷眼罩等產品琳瑯滿目。
2021年5月1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藥益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察看生產車間和產品展現,同企業經營者和員工親切交流。
總書記強調,艾草是寶貴的中藥材,進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決就業。我們一方面要進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也要進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把更多的就業崗位和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總書記很關懷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情況,很關注產業進展振興?!彼幰鎸毠矩撠熑瞬楹楦墩f,“現在我們渾身充滿干勁,接下來要在研發上繼續努力,向高精尖方向進展,把產業繼續做大做強?!?/p>
查洪付、李紅文夫婦于2011年返鄉創辦藥益寶公司。如今,公司規模擴大了4倍,實現一廠三區,建立了7個艾制品加工點。
同時,作為七里香園扶貧就業基地,藥益寶公司累計帶動就業427人,安置當地群眾就業98人,帶動脫貧勞動力就業87人,享受雨露計劃畢業生12人,安排送崗到家14戶,平均月工資7000元以上。
對于收入,產品銷售王新洋很是中意。10年前,王新洋從廣東打工返鄉,先是在車間做卷條工,近兩年,隨著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她又轉做銷售,目前收入每月達到7000元到1萬元。
據介紹,達士營村規模以上艾草制品企業有7家,直接安置帶動周邊3000余人就業。
“小艾草是個寶,不出村有活找,掙錢顧家真是好!”一段順口溜道出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幸福感。
作為當地最大艾草生產企業之一,南陽仙草藥業有限公司10年間實現了從小作坊到超千人企業的飛躍,年銷售額達3.5億元?!肮咀⒅乜萍紕撔?,投入資金,自主研發微煙小懸灸、微煙懸磁灸,方便適用、無煙無火,實現了傳統艾灸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受到市場廣泛好評?!惫矩撠熑怂析握f。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南陽加快艾草產業園建設,在臥龍區、社旗縣、南召縣、高新區集中建設起4個艾草產業園,推進艾草產業集聚。其中,臥龍艾草產業園南區項目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旗艾草產業園、南召艾草產業園、高新區仲源艾城3家艾草產業園均已投入運營。
與此同時,南陽實施艾產業高質量進展倍增計劃,以臥龍區、宛城區為中心,打造輻射各縣(市、區)的“中原艾谷”,建立南陽艾種優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基地,研發了6個艾草新品種。
圍繞艾產業標準體系、品牌創建、質量提升、字號審批等問題,制定公布“南陽艾”等5個地方標準、9個團體標準、6644項企業標準,全市19家艾草企業獲批藥品生產許可證,一家企業獲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兩個艾草新產品獲批醫療器械生產注冊證。
一株小艾草,“長”成了大產業。南陽宛艾產業協會會長韋躍之介紹,目前全市艾草種植面積近30萬畝;注冊艾草種植加工企業1551家,服務機構393家,批發零售3132家,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有3家,形成了艾草種植、加工、研發、銷售、文游全產業進展鏈,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草種植基地、艾草收購集散地和艾產品加工基地。
南陽藥益寶公司廠區車間,艾條實現自動化生產。圖/賈偉
布局中藥產業 打造中藥強市
艾草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是南陽中醫藥產業布局取得明顯成效、產業鏈價值鏈連續向優的一環。除了艾草,南陽市還有許多中藥可做“文章”。
自古以來,南陽素有“天然藥庫”之稱,《傷寒雜病論》所用藥物大多產于此。此外,藥學專著《神農百草經》收載藥材365種,有259種產自南陽;《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00種藥材,這里就有1300種。
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是當地中醫藥產業振興進展的先天優勢。南陽位于豫西南、豫鄂陜三省交界處,是亞熱帶向溫帶的過渡地帶,屬于季風大陸潮濕半潮濕氣候,四季分明,適宜于各種動植物生長。
據介紹,目前南陽市規?;兴幉姆N植品種79個,種植面積185萬畝,建有22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28個中藥材產業扶貧示范基地、3個定制藥園、6個道地藥材生態種植基地、6個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
依靠自然優勢,南陽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把“中醫藥強市”列為全市進展戰略,對中醫藥中長期進展路徑進行系統計劃部署,連續推進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進展。
為此,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長擔任主任、主管市長為副主任的南陽市中醫藥進展工作委員會,以此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能。中醫藥振興進展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績效考評事項,由市人大、市政協定期考察調研,協同推進。
同時,出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多項扶持進展政策,在財政投入、醫保政策等7個方面出臺了22條扶持措施。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挖掘改革潛力,破解全市中醫藥振興進展難題。
2018年12月,南陽創新體制機制,在全國領先成立中醫藥進展局,并將其列為與衛生健康委并列的市政府36個工作部門之一,構建中西醫并重的醫藥衛生體制機制。隨后,又繼續在下轄13個縣市區分別成立中醫藥進展局。
在中醫藥產業布局上,南陽以“全國中醫藥名都”為目標,圍繞“3113”(三園、一廊、一谷、三片區),培育中醫藥產業生態,構建和完善中醫藥現代化產業鏈。具體來說:
三園,即以中醫藥研究為方向、以中醫藥產業為重點,布局建設仲景中醫藥科創園、仲景中醫藥產業園、仲景中醫藥物流園3個標志性園區,打造中醫藥產業集聚區和進展龍頭。
一廊,即深度開發“兩山兩源”(伏牛山、桐柏山,丹江源、淮河源)中藥材優勢資源,沿伏牛山、五朵山、七峰山、桐柏山,在淅川、西峽、內鄉、鎮平、南召、方城等地,布局名優“宛藥”種植基地、加工基地及“宛藥”生產集聚區,實現鏈式進展,打造“宛藥經濟走廊”。
一谷,即以臥龍區、宛城區為中心,打造輻射各縣(市、區)的中原艾谷、世界艾鄉。實現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構建全國艾草種植加工基地、研發基地、交易中心,不斷完善艾草產業鏈供應鏈。
三片區,即綜合開發利用南陽市東北和西北區域優美的山、湖、水、林、花、藥、草資源,計劃建設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中醫藥康養片區,臥龍區紫山、麒麟湖中醫藥康養片區,鴨河中醫藥康養片區,建設宜居、宜養、宜游的中醫藥康養綜合體,打造中醫藥健康養生城。
除此之外,以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南陽積極推動張仲景國醫大學復建、積極籌建張仲景實驗室、加快縣級中醫院特色專科建設、加大鄉村醫師培訓力度、創新中西醫結合服務模式。
張仲景國醫大學新校區已于2021年12月正式開工。目前,六大學院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圍繞建設一流中醫藥大學,成立了以張伯禮院士牽頭的專家咨詢組,對大學學科專業設置和大學計劃進行指導,著力打造中醫藥高等教育創新高地。
中醫藥文化夜市
中醫進家庭 讓群眾看得起名醫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爸嗅t藥文化夜市”在臥龍區花樣美郡廣場舉行。夜市現場,南陽張仲景醫院小兒推拿、肝膽外科、耳穴調理、中醫內科、皮膚科等各科室診臺,一字排開,引得附近居民駐足詢問和體驗。
家住附近的文志華,最近頸椎、腰椎疼痛,腿腳麻木。吃完晚飯,她利用下樓遛彎的工夫來到夜市,看到康復科副主任宋艷敏正為居民耳穴刮痧理療,文志華忍不住上前一試,10分鐘左右,癥狀有所緩解。
2022年6月,南陽市中醫藥進展局創辦中醫藥文化夜市活動,并在中心城區和各縣市區推廣。以常態化開展“中醫藥文化夜市”活動為契機,同步開展“仲景大講堂”、八段錦功法展現大賽等活動,開展仲景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家庭、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等“六進”活動,推動中醫藥服務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保健服務。
近年來,南陽連續加大投入力度,實施名醫、名科、名院“三名”工程。一方面,引進北京優質醫療資源。2022年7月1日,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與南陽市中醫院合作共建的國家中醫(骨傷)區域醫療中心正式掛牌。
“通過雙方緊密合作,加強中西醫結合治療脊柱病、骨代謝性疾病的基礎研究,實現望京醫院治理、技術、品牌三個平移,開展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三新’引進,建成輻射豫鄂陜毗鄰區域的國家中醫(骨傷)區域醫療中心?!敝袊嗅t科學院望京醫院南陽中醫院院長王朝魯說。
另一方面,統籌利用中醫醫療資源,建立“1+N個縣域醫共體”合作模式。推動縣級中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統籌負責轄區居民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實現“縣縣有中醫院、鄉鄉有中醫科、村村有中醫(中西醫)郎中”的中醫藥醫療保健格局。
同時,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優勢特長,在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穩步推進中西醫協作診療模式,構建更為完備的中西醫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南陽現有中醫醫院75家、中醫床位10811張、中醫診所797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10045人。建成了37家“仲景苑”、14家“治未病”中心(科)、160個中醫藥示范村衛生室,10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每千人口中醫執業(助理)數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南陽實施“萬名中醫師家庭簽約服務”,全市一萬名中醫師點對點開展簽約服務,每名醫師簽約200到300個家庭,為“一老一少一殘一優撫一低?!钡戎攸c人群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簽約821.8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5%。
目前,以“3211”行動為支撐的中國特色防治康管南陽模式基本形成。具體來說,“3”即采取3項主要措施—家庭簽約、防治康管服務、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2”即實現兩個目標—緩解基層看病難、看病貴問題;“1”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回歸醫院公益屬性;“1”即貢獻一個中國特色“防治康管”的南陽模式。
《民生周刊》記者在唐河縣醫共體總院源潭分院看到,源潭鎮中醫師家庭醫師簽約團隊公示名單和服務項目列表:7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由4位縣中醫藥專家領銜,并下延至28個村衛生室。服務項目包含中醫藥基本醫療、治未病、康復護理、慢性病防治、重點人群治理、緊急重癥救治等,為居民構建全生命周期中醫藥健康治理。
南陽聯合中國信通院同步開發APP軟件,開展經方培訓和中醫藥適宜技術遴選工作,對基層中醫師進行中醫藥適宜技術輪訓、推廣,同時建設共享藥房,實施免煎配送。
通過加強中藥房和煎藥室建設,依靠簽約中醫師、優質中藥材和先進中藥煎藥設備,融合運用互聯網,為居民開展中藥處方調劑、點評、中藥代煎、配送等中醫藥服務,讓群眾方便看中醫、放心用中藥、暖心享服務,打通中醫藥服務“最后一百米”。
“中華五千年,文明薪火傳;神農嘗百草,黃帝啟醫源。東漢張仲景,濟世救民難;辨證立八綱,大論著傷寒……”在醫圣祠的石碑上,這首廣為流傳的《醫圣頌》,正引領南陽闊步走在中醫藥振興進展的大道上。
(□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賈偉)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