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艾條五花八門,良莠不齊,令消費者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在艾灸的第一步選擇艾條上就遇到了麻煩。下面說說如何選擇艾條。
艾條選擇的第一原則是純艾
艾草能從百草中脫穎而出,被古人選作灸焫的介質,是有其原因的。傳說古時候燧人氏鉆木取火,所用之物就是——搗艾為絨。因其生火之性,被稱為“地之陽”,與“天之陽”太陽遙相呼應。古人斫冰為輪,用冰磨成凸透鏡,聚集太陽之火來點燃艾絨,稱為引天之陽,入地之陽,補人之陽。
除了以艾做灸的溫熱之性,其辛香走竄的藥性也是通經絡的法寶。古時候行軍打仗,人們會利用艾草來尋找水源。到一個地方安營扎寨之后,人們開始四處割艾草,然后堆起來點燃。士兵散開了尋找,哪個地方從地下冒煙出來。就在這個地方挖井,基本就能采到水。艾草能通竄大地的脈絡,找大地的水,一樣也可以暢達人體的經絡,調理我們的氣血。所以艾灸一定要有煙有味,才能有芳香開竅的效果。
鄧海平等在《艾灸與經絡穴位紅外輻射特性》一文中寫道“艾灸輻射能譜不僅具有遠紅外輻射,而且還具有近紅外輻射”。近紅外線與人體穴位的輻射光譜有驚人的一致性,作用于穴位時,因共振而具有較高的穿透力,將能量傳至病灶。通過受激共振,借助人體的反饋調節機制,糾正病理狀態下人體的陰陽失衡,提升正氣。對這種和諧共振,有人稱為“艾點燃的溫暖,是一種母愛的感覺”。
雖然,這些角度使我們對艾草的特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無論是熱效應、光效應,還是化學效應等等都只是艾草的一個剪影,無法概括其全貌。來看看古人們有什么言簡意賅的總結,《神灸經綸》云:“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治百病,效如反掌?!蓖ń浗j、扶正氣,這也許就是對艾草最簡潔的詮釋吧。
特別需要提一句的是,無煙艾并不屬于純艾,無煙艾的制作和燒炭類似,艾炭粉再加上粘合劑壓制而成,故無煙艾屬于炭火,炭火宜炙肉,宜煎茶,但以炭火做灸則傷筋骨,耗陰血,實不可取。如果您覺著艾煙特別困擾您,可以參考前期文章《艾煙!艾煙會熏黑我的肺嗎?》

艾條是不是越陳越好?
大家在購買艾條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三年陳”、“五年陳”或“十年陳”的字樣,這個幾年陳代表什么呢?
這個年份,指的是在制成艾絨前,艾葉采摘后存儲的時長。是指艾葉原料的儲存時間,并非制成艾絨或艾條后的存儲年份。在艾葉存儲的過程中,它的有效成分經氧化和揮發,其性也變得醇厚。而已經制成的艾絨或艾條,尤其含絨比例越高的,揮發油等成分含量越少,在存儲過程中的揮發和氧化作用就越微小,并不能等同于艾葉原料的存儲。
“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孟子這句話非常有名,經常被艾灸專家或愛好者引用。它的完整文字是:“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茍為不畜,終身不得?!笔钦f你們這些想稱王于天下的,不要像患病已久才想起找多年陳艾的人,臨渴掘井是來不及的,馬上開始積蓄吧,否則永遠也無法得到。
可見古人早就認識到陳艾在治療疾病方面的殊勝之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寫道:“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笨煞彩露茧x不開一個”度”,所謂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先來看看新艾和陳艾到底區別在哪里,再說”度”的問題。上文提到,艾灸的療效既來自其陽性物質燃燒后的熱作用,也來自其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