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據有關資料顯示,艾葉的傳統中藥渠道消費占比25%,外銷渠道為10%,艾絨消費渠道為65%,隨著艾葉市場的不斷拓展,相關衍生品陸續誕生,艾葉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艾葉用途廣,需求量增加較快,主要是艾葉的民用和艾灸的發展,加上衍生品的不斷拓展,艾葉的用途越來越廣。民眾對艾葉及艾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消耗艾葉制成品的70%左右,艾葉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21世紀的“植物黃金”。
在藥用方面:艾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中醫認為艾灸能夠“透諸經而治百病”,有溫經止血、通經活絡、祛寒除濕、保健防病等功效。
艾葉在中成藥使用投料方面非常有限,不足4000噸,主要用作婦科虛寒和止血外用中成藥的生產原料;而在飲片方面的使用量也差不多在4000噸左右。
在工業制品方面:艾絨被應用到各個領域。艾絨是艾葉經過反復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粉塵,再提取而得后,用于制作艾條的原材料。艾絨其實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質地以陳年者為佳。根據艾絨的不同功效,既能制作成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用品,如枕頭、坐墊、鞋墊、艾絨衣物,又可制作成各種護具來護腿、護腰,還能制作成艾葉精油、艾葉香皂、艾葉沐浴露等日化用品,用途十分廣泛。
在食品保健方面:艾葉除了在工業制品及藥用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外,還可作為食物原料和保健茶飲用。在中國南方的傳統食品中,艾草青團就是用艾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般在清明節食用。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目前艾保健品廠家主要在蘄春、南陽,其中僅蘄春就有298家企業,而南陽的生產廠家及交易量全國最多。
總之,近年來艾制品需求增長迅速,據不完全統計,艾葉年需求量在4萬噸左右。
一、 主要產地分布
野生家種并存。過去市場中,供應的貨源以采集野生艾葉為主,隨著社會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資源逐漸銳減(藥農使用過量、過度開荒、野蠻式采收),家種逐步發展起來?,F在市場供應的有野生品和家種品,以野生品種為主,每年的3-4月為栽種期,當年5-9月為產新期,其中在端午節前后采收的艾葉有效含量最高,因為此時的揮發油含量達到最高值。
家種發展快速。除新疆、西藏外,艾草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近兩三年副產區興起較多,種植規模小,而且比較分散,如副產區四川、貴州、陜西、云南、湖南、甘肅。
2013-2017年艾葉價格逐步上漲,引發家種狂潮,湖北、河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多地積極發展艾葉種植,2015年以后艾葉行情逐步走高,家種艾葉進一步發展。目前家種種植規模雖大,但家種品質較差,單產量并不高,野生貨還是存在明顯優勢。
艾葉主產區:河南南陽、湖北蘄春是艾草種植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艾葉產業鏈集中地,憑借原料的優勢,占據著國內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其中南陽艾葉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0%以上。河南南陽產區包括唐河、桐柏、方城、內鄉四地,其中唐河種植面積最大;湖北產區主要分布于蘄春、谷城、大悟、棗陽、襄陽等地。因此,市場流通貨源以河南、湖北、安徽等地為主。
目前艾葉種植已經開始由南陽、蘄春為中心,向周邊縣市擴展,主產區的產能一直較大,但副產區的產量也不容小覷。
就品質而言,長江三峽一帶和大別山、伏牛山一帶品質為佳,湖北蘄艾品質最優,出絨率高,而河南南陽、信陽和湖北襄陽等地區所產的質量相對偏低。
根據栽培品植株性狀,國內流通規格可分為蘄艾、艾葉與五月艾三種。
二、 種植成本與收益
艾葉再生能力強,類似其他草類藥材,能收多次。河南產區為例,一年產新四茬,通常第一茬在農歷三月初,第二茬在端午節,第三茬在中秋節前后,而最后一茬在中秋后。平均畝每畝產干全草約1000公斤,純葉約600公斤左右。
2016-2018年艾葉種植成本與收益狀況
由上表可知,近三年來,艾葉種植純收益在三千元以上,隨著種植面積擴大,2018年產新后,產量大增,價格大幅下調,2018年艾葉種植純收益下滑至3100元。按照目前的行情趨勢來看,艾葉行情還有下探的趨勢,價格將更加親民。
三、 種植和產量情況
2015年以后,艾葉行情節節攀升,家種進入迅速發展。到2016年全國艾葉消費熱度開始逐漸升溫,2017年艾葉消費量再次攀升,在社會需求量不斷增長下,野生貨源已經很難滿足市場的缺口,艾葉家種進入狂潮,種植面積迅速擴大。
2016-2018年艾葉種植生產情況
由上表可知,2018年艾葉的種植面積達到7萬多畝,產量約4.2萬噸,加上陳貨庫存,與需求量4萬噸相比,供遠遠大于求,因此產新后,行情不斷下滑。
2016-2018年艾葉庫存量情況
前幾年,在艾葉行情利好的刺激下,種植面積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但隨著行情的不斷下滑,種植規模會進入調整期,避免生產過熱現象,還是很有必要的,但其相對種糧來講利潤還是不錯,產業規模還需長期調整才行。
四、 如何面對過剩的產能
艾葉的深加工投產,也能加速消耗掉過剩的艾葉產能,如艾精油,日用品等,實現艾葉產品和產業鏈升級換代的良性循環,獲得更高的品牌效益和國際地位。目前蘄州市和桐柏縣都在這方面努力,研發出深加工品有700多個,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
由于家種艾葉含量多難達到藥企的要求,議價時的價格被擠去一大截,相信在供大于求的壓力下,大部分種植戶會調整自己的種植方法,提高艾葉的含量,向野生標準看齊、有機產品看齊,這樣才能在進入供應鏈中更有優勢。
五、行情分析
2005-2019年艾葉價格走勢圖
2009年前艾葉價格統貨價格在2元之內運行,2009-2011年藥材行情呈現上揚趨勢,艾葉價格來到4-4.5元的高峰。
2013年艾葉產新后,在需求不斷增加的刺激下,價格穩步上漲,因此2013-2018年艾葉價格逐年上漲,平均每年以1-1.5元的幅度上漲。
2015年以來,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艾葉行情逐步上漲,艾葉人工種植也不斷增加,5月份亳州市場艾葉(新統貨,下同)價格維持在6元左右,較2014年12月份上漲30%左右;
2016年5月份價格在7元左右,市場走動較快,后來新貨補充,價格回落,產新后的價格落至6.5元左右;
2017年艾葉市場需求強勁,交易火熱,行情再次上漲,下半年價格基本穩定在8元左右;
2018年上半年亳州市場艾葉價格仍堅挺運行,最高升至9元左右,雖然野生貨大幅減產,但受種植量增加影響,產新后的艾葉行情逐步下滑。
總的來說,艾葉作為全草類藥材,生長周期短,產能易恢復,想要行情大漲是不太現實的。近年來,艾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艾葉的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需求量不大增加,家種貨源一時補充不上。
六、 總結預期
種植量、需求量、天氣是影響艾葉市場價格的主要因素。2015-2019年亳州市場的艾葉價格在5.5元-9元之間,漲跌幅度不大。按目前產地6元左右的價格來算,農戶已無太多利潤,種植積極性不高,價格下滑空間已小,行情基本處于穩定狀態。
隨著長期庫存的消耗,未來的艾葉行情是否會反彈,還需看產品和產業鏈的升級換代能否有良性發展,應用范圍能否得到進一步的擴大,種植規模能否得到控制,社會需求能否有新的增長。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