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相信每個人剛入伍的心情都和《芳華》里的何小萍一樣——興奮、緊張又充滿期待。即使旅途勞累,也迫不及待地想在戰友們面前“露一手”,而穿上軍裝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給親人們寄張照片。一部《芳華》仿佛讓我們回到了那個嚴歌苓眼中的軍營,時光荏苒,物是人非,但“我們”芳華依舊。
雖然建軍以來,人民軍隊幾經調整改革,但是在這座堅如磐石的鋼鐵方陣中,有著一個不可忽視的集體。
她們活躍在通信衛勤的崗位,用青春無悔的汗水澆灌矢志報國的忠誠之花;
她們遨游在萬里之外的太空,用巾幗不讓須眉的氣概詮釋軍人的深刻內涵;
她們行進在9.3閱兵的天安門廣場,用毫厘不差的標準彰顯共和國女兵的颯爽英姿。
當紅妝遇上武裝,來自不同環境的女兵們,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一起走進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學員一大隊一隊,這里的女兵會給你答案。一隊是學員一大隊唯一一個由國防生和大學生士兵提干組成的學員隊,一面是來自地方大學的“鏗鏘玫瑰”,一面是來自部隊的“戎裝木蘭”。雖然經歷不同、地域不同,但是相仿的年齡,一致的追求和共同的信仰,讓她們迅速融合在了一起,并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為這個集體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小中醫”石譽萊,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學習中藥學,拔罐、艾灸、刮痧……都不在話下?!靶≈嗅t,這藥我能吃嗎?”“小中醫,最近牙齦老出血是怎么回事阿?”“哎?你別說,這刮完痧就是不一樣?!比?0人,我們的“小中醫”經常忙得團團轉,可她卻樂此不疲,還打趣地說:“有我在,保你們原地快速滿血復活,經驗加成?!?/p>
來自戰略支援部隊的張嬌嬌入學前,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文藝兵,快板、舞蹈、唱歌都是強項,學員隊里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動可少不了她,啦啦操、迎新春晚會、敬老院演出……作為隊里文藝工作組組長,加班熬夜是常事,壓力經常大到睡不著,有人勸她差不多別太較真了,可她卻說“排節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p>
“宣傳能手”楊晨,來自山東師范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她的口頭禪——“對于新聞報道,我們是認真的”。憑借著“科班出身”的金字招牌,楊晨很快組建了一個新聞報道組,主動承擔起了隊里的宣傳任務,帶著大家攝影、寫新聞、搞采訪,忙得不亦樂乎,在她的努力下,隊里出了一批又一批攝影能手,新聞達人,可她卻說:“跟大家在一起,我學習的更多?!?/p>
畢業于南京郵電大學的厲佩逾,本科學習英語文學專業,四六級考試前,找她輔導的人可不在少數,耐心、細致的講解,給她帶來了“英語老師”的外號。熱愛文學的厲佩逾,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學員隊里的文學創作組就是她的“人馬”,這不,她又在準備本周的“文學沙龍”了。
一頭干練的短發,雷厲風行的作風是陳陳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可別小看了眼前這位“軍中木蘭”,陳陳的單位位于格爾木,高原的軍旅生活鍛造了她堅毅果敢的性格,她曾榮立“三等功”一次,是大家眼中的好姐姐,更是一位認真盡責的好骨干。
大眼睛的滿族姑娘楊森,既是工作中的能手,也是生活上的細心人;能歌善舞的布依族姑娘胡天澤,是大家眼中親切的“老鐵”,熱心、樂于助人是她最鮮明的標簽;“內務能手”杜晨是大家眼中的內務標兵,她不僅對自己高標準,還帶領女兵們一起進步;來自山城重慶的陳紅有著“百米王”的外號,訓練場上是“風一樣的女子”,生活中卻像“水一樣溫柔”;常宴宇是大家的開心果”,誰有個不開心的事,三兩句就能被她逗樂。十一個女兵,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無論是籃球賽中的啦啦操表演,還是迎新春文藝晚會的舞蹈,亦或是敬老院里為老人精心準備的歌曲,時時處處都展現著她們凝聚的力量。
剪去長發,卸下紅妝,她們用堅強作鎧甲,挺起中國軍人的脊梁;
攜筆從戎,矢志打贏,她們用勇敢作利劍,闊步走在強軍興軍的征途上。
當青春遇上迷彩,當戎裝填滿芳華,縱然光陰似箭、韶華易逝,但身披戎裝的初心卻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