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艾國潮】分享“守正創新”的新艾灸:引入熱科技,以體溫健康管理為核心,助力大家復蘇低體溫,溫通寒濕淤,讓艾復能健康!
近現代幾百年來,日本人每年都要做四五次艾灸,認為可以防病保健。直到現在,艾灸在日本也還長盛不衰,大街小巷中不時可以看到各種形式的艾灸館,大型的可以有十多名工作人員,小型的有一人開的艾灸館。有學者研究認為,艾灸能使?日本人長壽。
南宋.李唐.村醫圖
艾灸在中國有文獻記載大約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的經典中藥外治療法之一,日本的艾灸來自中國。中國晉唐時代艾灸方面著作就多起來,孫思邈在他的著作中對艾灸就有較詳細記載,而且身體力行,宋明時代艾灸療法更為盛行,不過到了清代,道光皇帝頒《禁針灸詔》先在太醫院廢了針灸科,之后導致針灸,尤其是艾灸的發展受到較大影響。從清·吳亦鼎撰的《神灸經綸》(1851年刊?。┚头从吵銮宕t界已經有了重藥輕灸的傾向,故發展滯后。近十余年來,由于艾灸的養生保健療效十分可靠,逐漸崛起成為網紅產業,受到人們的大力追捧,出現了艾灸熱。
大約公元550年前后(隋唐時代),艾灸由我國從朝鮮傳到日本,艾灸剛入日本國,先在宮廷中使用,后傳入民間,很快普及起來,究其原因,可能與日本氣候有關。日本四面是海,氣候潮濕,它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日本側沿海地區冬季多大雪,春夏季又連綿不斷梅雨,夏秋季又多臺風大雨。其次古代農耕,南部多種植水稻,人民整日多在水田中勞作,北部雖以谷黍為主,但氣候寒冷,綜合而論,日本人易得寒濕之癥,尤其關節腫痛類的風濕痹癥,恰巧艾灸對這類病癥特別有效,所以艾灸傳到日本后,大受廣大勞動人民歡迎,直到今天。日本人們普遍認為,艾灸除治療疾病外還可預防保健、延年益壽。
古代日本女子艾灸圖
一、艾灸的日本普及與長壽記錄
近千余年來,日本人朝野普遍認為,艾灸具有卓越的治病和防病作用,而且能夠保健強身,延年益壽。所以日本人長期以來重視艾灸,幾乎每年都要做幾次艾灸。我國已故著名針灸大家承淡安(1899-1957),1935年8月發表在《針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說,當時日本公共浴池內,10人中竟有7人背部有艾灸的疤痕,可見日本人對艾灸的喜愛以及普及程度。
日本直到現在無論男女,還流行有“年齡灸”,內容主要包括:為促進成長發育和預防各種疾患,對幼兒身柱穴進行保健艾灸;為預防感冒等呼吸器疾患,對17歲前后青少年風門穴進行艾灸(一年最少4次),以預防感冒,因為日本人古代認為感冒是萬病之首,需要特別加以預防;為預防男女生殖器疾患,對20幾歲的青年人三陰交穴艾灸;為預防脾胃和消化器官疾患,對30歲前后壯年足三里穴進行艾灸;為了使老人眼睛明亮,牙齒堅固,同時預防中風、高血壓和各種老人疾患等,對45歲以后的準老族足三里穴和曲池穴進行艾灸。顯而易見,在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確實可行,容易推廣的艾灸方法。
日本人艾灸膀胱經穴位
日本國素有世界長壽國之稱,在日本許多醫學著作記載:注重艾灸養生,防患于未然已經成為日本優秀的國民健康傳統,也是國民長壽的重要保健措施。如日本有一著作中有一段記載,說明治十五年(公元1882年)九月,永代橋的換架竣工儀式上,要推舉長壽老人先行過橋,最先走過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滿平一家三代的六位長壽老人。皆已高壽一百乃至兩百余歲,人們自然十分驚異,紛紛詢問其家族有何長壽經驗,滿平笑而答曰:“唯有祖傳三里灸耳。”
三里灸,也就是“足三里穴位艾灸”。上述這段記載在年齡上也許會有夸大之詞,但強調艾灸可以使人長壽是其核心目的。其實,日本近代還有類似的艾灸長壽家族見諸報道。
二、日本用艾灸防治肺結核有明顯效果
上個世紀初,日本國內傳染病大規模流行,人均壽命很低。據明治19年(公元1886年)“衛生局年報”載,當年死亡人數為18萬。在傳染病中,肺結核死亡數首屈一指。1935年日本肺結核患者達120萬人。日本當時傳統醫學漢醫幾乎被消滅,而西醫對此也束手無策,難有作為。這時,原志兔太郎醫學博士通過實驗研究證明艾灸對結核有特效,并于1937年在東京成立了三里灸實行會(后改稱國民保健灸實行會),大力推廣艾灸足三里運動。
古代日本女子艾灸足三里示意圖
時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對足三里運動大力支持,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三里灸國民運動,軍隊,學校,工廠、居民都開始大力普及。結果這場運動,確實有效地遏制了結核病的蔓延,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國民體質和人均壽命。二戰期間,日本得結核病的士兵已經很少。原志兔太郎本人,也一直堅持做艾灸,享壽109歲。百歲以后依然耳聰目明,除了生活完全自理以外,每天還可以為人看病、施灸。
這次大規模的國民運動,不僅有效地遏制了肺結核的流行傳染,也使艾灸療法這種操作簡單而效果卓越的治病保健方法,在日本深入人心,為廣大國民所接受,而且世代相傳。
三、日本近代對艾灸的研究
灸法傳到日本以后,受到朝野普遍重視,世代傳承不輟,先后也有許多關于灸法的專門著作問世。例如《灸法口訣指南》(1685),曲直賴道三著的《秘灸》,香川后庵著的《灸點圖解》(1756),后藤銀山著的《艾灸通說》(1762)和氣惟賢著的《名家灸選》(1805)等等,枚不勝舉。明治維新后期,20世紀以來,針灸的運用日益推廣,灸法專著陸續出版問世,如原志兔太郎著的《灸法醫學研究》(1930)、《萬病奏效灸法》,代田文志著的《簡易灸法》、《灸法雜話》、《肺結核灸療法》,間中喜雄著的《灸與針的效用》,《灸穴治療法》,此外還有《灸法經驗漫談》、《斗病和灸法》、《灸點新療法》等。研究論文和論著頗多,理論和實踐兼具,研究深度涉獵廣泛,足以說明灸法在日本應用之廣,流傳之盛了。
日本名醫后藤撰寫的《艾灸通說》內容具體而詳實,代田文志著的《簡易灸法》,則對助力全日本國民集體實施艾灸運動貢獻巨大。
日本明治45年(公元1912年),日本醫家開始對灸法采用現代醫學科學方法進行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系統地研究了灸療對血液、血管、脈管、消化、呼吸、泌尿、運動等各系統的作用原理。
原志兔太郎教授1930年專著《灸法醫學研究》
近代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校醫學部原志兔太郎教授,對艾灸進行了20年的臨床研究,結果確信艾灸療法是對人類健康最善受益的治療法。他專門寫有《灸法醫學研究》、《萬病奏效灸療法》等著作,其中后者再版了50次,為日本全民開展保健艾灸運動而作出了貢獻。
迄今為止,日本的艾灸依然保持著守正創新的根脈源流,也形成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頗值得我們學習或者思考,比較突出的主要包括:
1經典醫療行為,艾灸?師?需要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取得執業資格才能執業,日本有多層級的艾灸專?門?學校,執業需要取得專門資格,并接受醫療管理部門監管;
2道地原料與工藝:主要采用來自我國主產區的優質艾葉,經過嚴格控制環境條件的室內庫房自然陳放發酵之后,采用冷加工工藝制取高質量艾絨;
3改良的直接灸,采用臨床手工灸法,燃至十分之二的時候,由艾灸師用手把麥粒灸從穴位皮膚上迅速拿走,以保證并不會形成瘢痕,因此幾乎所有的日本艾灸師的手都帶有常年艾絨燃燒炙烤的職業標記。
日本主流的透熱灸(八分灸)
4療效優先:麥粒灸的微小灸量,針灸合一,針灸藥合一提供了更加靈活有效,也是更加符合機體生命運行規律的生物效應臨床體驗;
5極優服務:專業技術以外,極致的衛生條件服務質量保證了賓至如歸,體驗一流。
*老吳艾國潮原創首發!請大家批評指正,也請【點贊】、【關注】、【私信】。所有評論咨詢必回復!*本文中圖片來自網絡,所有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www.nmrcqtjhp.cn
中國艾草網官方網址: www.haoai123.com